珊瑚礁危机
大堡礁——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珊瑚礁,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这绵延2000多公里的庞然巨物,居然是由一只一只小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建造起来的。这些软软的小虫,一代一代地在这里生活,在它们的体外分泌出坚硬的硬壳,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坚硬又磅礴的珊瑚礁盛景。珊瑚礁为多种鱼和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这些海洋生物也让珊瑚礁生长的更加健康。不过最近,大堡礁连同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在遭受危机的考验。
继续阅读热闹非凡的微生物世界
俄勒冈州立大学……
一间昏暗的实验室……
珊瑚堆满了一个玻璃缸……
它散发出光,就如同璀璨的焰火在熄灭前的瞬间,映亮的一片天空。在真实的海洋中,这些不同种类的珊瑚并不会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有一个特点,是它们共同都具备的……
“这些不同种类的珊瑚全都是采取共生生活方式的!”整合生物学系的主任弗吉尼亚.魏斯(Virginia Weis)一边向我介绍,一边打量着玻璃缸。“在每一个活珊瑚的体内,都有藻类与之共生,没有了它们,珊瑚们就会白化,最后死去。”珊瑚们将这些单细胞的光合藻类吞入体内,但并不会将它们消化掉——这样做是为了获得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糖。作为回报,珊瑚们除了为藻类提供舒适的安乐窝之外,还为藻类的生存提供营养。
继续阅读九头蛇效应
九头蛇效应:那些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长着九个脑袋的巨大蛇怪——九头蛇。它吞食田地,残害人畜,真可谓无恶不作。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奉命去铲除九头蛇,却发现每当他砍下九头蛇的一颗头,这只怪物就会立刻长出两颗新头……在生态系统的现实中,想要彻底消灭某种生物并非易事,无论是花园里的“小虫”,还是佛罗里达的“巨莽”,当你想将它们赶尽杀绝时,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园丁使用杀虫剂的目的是想让害虫越来越少;渔业管理者控制捕捞的初衷是为了让鱼越来越多,但事与愿违的结果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比如:捕杀某种生物,其结果并不总是让该生物的种群总数减少。若未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管理生态资源,还是防控虫害,都可能一团糟,甚至连保育濒危物种的尝试都会惨遭失败。
继续阅读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短?
引言:长颈鹿的因其脖子长而得名,是尽人皆知的。但在人类出现之前,有着很多长脖子的家伙——蜥脚龙。知道了蜥脚龙脖子能够长那么长的道理,你就能明白长颈鹿脖子那么短的原因了……
如果要在众多恐龙中找出来典型代表,伸着长脖子缓缓移动的梁龙算是一个。梁龙属于“蜥脚类”,这个群体都是大块头,拥有着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种类。这些巨兽的体重有的超过120吨,有着超过15米的长脖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个数字是长颈鹿脖子长度的6倍之多。
有一天,来自美国健康科学西部大学的韦德尔(Mathew Wedel)接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泰勒(Mike Taylor)邀请,在泰勒家里共进晚餐。茶余饭后,同为古生物学家的他们聊起了“蜥脚类长脖子的秘密”。在发现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之后,他们各自拽过笔记本电脑开始检索,结果更沮丧:所有现存的或灭绝的陆生动物中,脖子的长度都差不多,一般不会超过2.5米。好奇心驱使着他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近日他们发表了合作的研究结果。
继续阅读最大的章鱼-北太平洋巨型章鱼
在初二讲到“水中生活动物的运动方式”时谈到章鱼乌贼的倒退式运动,一些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很感兴趣。正好,之前曾经帮《少年科学》翻译过一篇《北太平洋巨型章鱼》的文章,节选如下,希望能够帮同学们补充一下有关大章鱼的相关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