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科学大餐?您也能做!

屏幕快照 2016-02-05 上午1.23.22

Helping Your Child Learn Science

首先,向群里的各位家长致敬!然后,向群里的各位老师致敬!请注意,这里的老师与家长是您,是您,都是您。我向您问候了两次,是想提醒您注意自己的“双重身份”。在您成为家长的那一天,您同时也成为了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做事……这些都是您的教学成果,没错,现在的您,已经是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

一,科学大餐不简单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科学,首先,我想先和大家说说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挑食是父母们很头痛的问题。孩子为什么挑食?很简单:不合口味,不想吃。相反,孩子也会钟爱某些食物,理由同样简单:合口味,想吃!学习和吃饭很像,都是“输入”的过程。不同学科的知识就像富含不同营养的食材,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可以成就健康的体魄;文理兼修,全面发展能够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的知识也如不同的食材,加工的方法、难度,加工后的口味、营养都是千差万别的。

 

一个尽人皆知并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科学知识非常有营养、非常有能量,另一个尽人皆知但令人沮丧的事实是:科学知识难以诱人,很难做成吸引人的菜品。每年高考结束,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当年的语文作文题目,但有几个人在谈论数学或者理综的最后一道题呢?这说明要是将不同的知识做成大餐给孩子吃,文学故事永远比科学理论更容易受到孩子的欢迎。

 

如果此刻我们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复活并加入我们的群,他可以直接和大家畅聊伦理学、神学、政治学以及文学,但如果您想和他讨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DNA决定了生物的遗传,化学肥料帮助地球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或者想给他解释微信的通信原理,触摸屏幕是怎么工作的……他就完全不知所措了。不是因为科学术语让他觉得陌生,而是逐渐发展的科学知识实在让他难以理解——科学知识是冷冰冰的复杂的系统知识。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要将复杂变得简单,要用体系编织系统,要把冷冰冰的科学煎、炒、烹、炸,变成热腾腾的科学大餐。

 

而您,就是“科学大餐”大厨的最佳人选,为什么?因为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您最了解他的“习惯”;您最熟悉孩子的性格,所以您最熟知他的“口味”;您最关注孩子的发展,所以您最关心科学大餐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下面我们将科学大餐的制作分成两种情况来分别讨论:一种是孩子要吃,另一种是您要孩子吃。

 

二,孩子要吃

 

(一)注意的问题

这种情况呈现为孩子主动向您提问,如:为什么天是蓝色的啊?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人会死?河水为什么会流动?大山什么么那么高?……这些都是孩子“饿了”得表现,饿了就要“吃”。在“吃”之前家长们先注意3个问题:

1.    别不耐烦,更不要阻止孩子提问:想象一个平常的下午,孩子走到你的面前,告诉您“肚子饿”的时候,您会让孩子闭嘴别说吗?您会在孩子“想吃饭”的时候,满脸不耐烦吗?您会让长身体的孩子别吃饭,少吃饭吗?孩子们在提问,是他们的大脑在喊饿,别不耐烦,更不要阻止孩子提问。

2.    如果有的话,请在孩子面前暂时隐藏自己对科学的畏惧:当孩子问家长科学问题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说:“我最讨厌科学了,别问我!”还有的会说:“我学的最不好的就是物理学,你还是去问老师吧。”抑或,“我害怕理科,我是文科生。”……您可能不擅长科学,甚至惧怕学习科学,但尽量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否则您的举动和态度可能会让孩子认为科学不好学(连爸妈都怕),科学不好玩(爸妈都一脸愁容),科学没用(爸妈都不擅长但也看起来挺好的嘛)。

3.    不要不懂装懂。您也没有必要端着架子硬说自己科学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孩子有一天知道事实并非如您所说的时候,不仅孩子的知识结构会受到影响,甚至连他对您的信任都会下降,后者的损失是更大的。

 

(二)喂饱的方法

面对孩子如饥似渴的提问,而我只有可怜的科学知识食材,我该怎么让孩子吃饱呢?可以按照下面的四步来做:

 

1.    关注提问:当孩子提问的时候,关注提问的内容,并表扬他提问的行为。此时的您最好能停下手中的事,注视他,倾听他,向他微笑。您要知晓一个事实: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好问题,区别在于有的问题“更好”,还有的问题“更更好”……但是,这个时候,无论是“好问题”、“更好的问题”还是“更更好的问题”,您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怎么办呢?

2.    问题分类:建议您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记录问题的小本子,把他所有提过的好问题都尽量记录下来。刚才遇到了您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把这个小本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翻看一下,之前孩子有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呢?可以帮助孩子对问题进行归类,归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分成三类: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但更好的分类方式是您和孩子自己制定,您们会有自己的分类依据:天上的;地上的;身上的;水中的……或者: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这个小本子上的问题分类可能会不断改变。分类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训练。也许在您和孩子将问题分门别类的过程中,孩子自己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了,因为同类的问题可能会给他启发。如果分类也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怎么办呢?

3.    追溯问题:问问孩子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然后尝试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看困惑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有些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一看,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是家长们过于从自我角度出发,而把问题复杂化了。举一个例子:小明8岁生日那天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一愣,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与此同时,心里开始了剧烈的斗争:“如果告诉小明他是从路边捡来的,肯定不妥;如果说小明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又涉及到性知识,哎呀,现在的小孩真是青春期提前……要是小明再追问下去怎么办呢?真是糟糕……我自己都不是特别清楚,昨天买的那本性知识的书还有一些没看懂……”小明奇怪地看着脸憋的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妈妈,非常不解地说了一句话:今天邻居小华告诉我说他是从山西来的,说的可比您轻松多了……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追溯问题,明确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答问题。

4.    寻求答案:经过前三步,对于问题已经梳理清楚了,但还是没有答案,那就和孩子一起来寻求答案,一起来找吃的。看书,上网,问人都可以。前两种效果最好,问人得到答案最容易,忘记也最快,因为“得之容易,失之不惜”。通过在图书馆看书,上网检索信息,会给您更多的机会为孩子展示寻求答案的步骤。您还可以周期性地带孩子去针对少儿开放的图书馆(对于北京的家庭,推荐去国家图书馆少儿分馆),让孩子将整理好的问题本带上,在图书馆寻求答案,有的时候,探寻问题的过程比知道答案更有意义,因为这个过程孩子在潜移默化地模仿您探寻答案的方式,经过多次的合作探寻,孩子渐渐也明晰了寻求答案的方法。

 

 

三,要孩子吃

 

(一)注意的问题

这种情况是您觉得某些科学知识特别好,特别值得孩子了解,对他之后的发展有帮助。比如:植物的伟大、动物的神奇、宇宙的广博、人体的奥秘……这些知识吃到肚子里,可以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可以让他更关注自身、社会、宇宙。但也同吃饭一样,每个孩子的胃口不同,口味各异,在给孩子做科学大餐之前,有哪些问题是要注意的呢?

 

1.    消化不良:我们的社会变化的太快了,真怕孩子学的少了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看到好的课程,就给孩子报名,看到好的书就给孩子买,读到好的科学故事,就给孩子讲,也不管孩子的小身体能否承受的了。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人之所以显得柔弱,是由于他的体力与欲望之间的不平衡。要满足欲念所花费的体力,比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体力要多的多。减少欲念,就等于增加了体力。”我们在教给孩子科学知识的时候面临同样的境况,推给孩子学习的内容太多了,就减少了孩子的体力。科学知识虽好,但饕餮仍会导致消化不良。

2.    无处留白:家长对于孩子的科学教育应该关注,但并非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要身体力行,协助孩子来完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和自身对话,与小伙伴交流,有一些科学知识的习得最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留一些问题给他们自己来解决,空出一段时间让他们发发呆,留出一些空间来让他们随便逛逛。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写到“诸如一些’必要的’、’有用的’或’有趣的’这类学科,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但是,科学这门学科的出现与’有用’和’有趣’却并无关系,它的出现得益于人们的悠闲。这与数学首先在埃及产生并发展的道理如出一辙,研发出数学的埃及僧侣们是不从事劳作的。”换句话说,埃及悠闲的僧侣们为了打发时间,才发展了数学学科。每天闲的太无聊了,怎么办呢?做几道数学题解解闷吧。这可能会让各位匪夷所思吧?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悠闲是智慧之母,当您的孩子偶尔在悠闲中的时候,不要太埋怨,您怎么能埋怨正在“孕育智慧”的孩子呢?。另一个更好的留白,是让孩子们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获得智慧。我们平常说我太累了,脑子需要休息一下。咱们来看“休”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呢?一个“人”靠在“木”(树)上,就歇过来了。所以,给孩子多一些靠在树上悠闲的时光,这是让他们的脑子得到歇息,让他们获得智慧的好方法

3.    超前学习: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提前学习某些科学知识,期待孩子在科学课堂上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但这种错位的超前学习虽然会在初期显得有些效果,但实则后患无穷,因为“超前”浪费了孩子的好奇心,“重复”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孩子学习科学最好的动力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大餐的做法

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设计为孩子烹饪科学大餐呢?

1.    吃什么?:这个问题要得到孩子的确认,他是否感兴趣?他的意见应该作为第一参考条件。如果您觉得“他一个小孩子,懂些什么?”那么您可以用您对于所学知识点的了解来尝试“诱惑”他。比如:学完“温度”部分知识后,你会知道什么样的冰淇淋最好吃。比如:和孩子说卡夫卡《变形记》里面写到人会变成甲虫!让孩子想去了解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知识。总之,引起孩子的兴趣是教给孩子科学的开始。千万别让孩子成为您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应该是您最熟悉的食客,您最了解他的胃口有多大,口味是什么。

2.    准备食材:对于科学知识食材的准备,有什么建议吗?有!多多益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丛书,叫《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共42册,您能想象到的各个门类的科学经典都包含其中了,想从比较高阶的层次给孩子讲解某一领域的科学,这一套书足够用了。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没有简单点的切入点呢?有!科学史。科学知识是复杂的系统性知识,科学史是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历史。前者是复杂抽象的体系,后者是生动活泼的故事。了解科学史保证了您可以不需要用很多的学科背景知识,又不完全是很肤浅的层面上,理解和领会——甚至是赞叹和欣赏——科学的奇迹和成就。综合性的科学史推荐一本,Bill Bryson写的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中文版名《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如果想了解某一个科学家或者某一个领域,建议大家读Who Was? Books: A Series of Nonfiction Books for Kids系列(中文《谁是谁·启发精选世界名人传记》)

3.    煎炒烹炸:口味定了,食材有了,下面就轮到您的加工了。根据您孩子的特点,来使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学到科学知识。这个环节建立在您对孩子的细致了解之上,食材是面粉,有的孩子喜欢吃疙瘩汤,有的喜欢吃面片,有的喜欢吃馒头,有的喜欢吃面包,有的喜欢吃油条,还有的孩子喜欢吃面条——就连吃面条都可能因人而异,有的喜欢细点,有的喜欢宽点,有的喜欢软点,有的喜欢硬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巧法。举几个例子:

      例1:我在给初中学生讲“人体的皮肤有多大”这个问题,一句话就够了,“成年人皮肤的平均面积为1.5-2平方米。”一秒钟。但不到一秒,孩子就已经把它忘掉了。但如果是这样讲呢?【播放皮肤有多大视频】这样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记住皮肤面积的结论,还告诉了他们测算立体结构面积的方法。

    例2:很多时候,课堂、书本会局限一些孩子的想象。同时,还有一个事实不容我们忽视:人群中有将近10%的人是有阅读障碍的,他们无法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比如大家知道的汤姆克鲁斯就患有此症,他需要特殊的学习途径。我鼓励家长们带孩子们去真正的野外,在大自然中学习。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出版的一本读物,名字叫《Out-of-classroom learning》,其中写了这么一句话,“Education is not something to keep in a box, even when the box is classroom-shaped.”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教育不应该是放在盒子里的东西,即使那个盒子是教室状的。”学校带孩子外出的机会有限,家长们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卢梭的《爱弥儿》里还有好多有关户外教育的论述。

 4. 切磋厨艺:等您开始为孩子做科学大餐之时,您会想知道更多人是怎么做的。您们可以相互学习、切磋,共同进步。网络资源中,有很多有关科学知识讲解的优秀资源。比如TED-ed:这是TED专门为教育设立的一个频道。Mooc,全球顶尖大学的公开课都7在上面,您可以先在线上学习,再将学到的知识做给孩子吃。告诉您,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特别希望您和孩子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5.互相讲,让孩子当老师,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