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对郭肇森“鱼儿能离开水生活吗?”问题解答

(图:可以离开水生活的“弹涂鱼”)

 

郭肇森:我想问鱼儿可以离开水生活吗?为什么人们说鱼儿离不开水?

 

段老师: 有个相声里有这么个包袱:取姓名的时候,给“于”姓起名要小心。有的起成了“于德水”(音同“鱼得水”),则仕途坦荡,人生华丽;有的起成了“于劲郭”(鱼进锅),不免暗示了被刀俎所鱼肉的悲惨命运。这样的包袱影射了人们的生活常识——鱼儿离不开水。

 

“常识”准确吗?鱼儿真的不能离开水生活吗?

 

在印度太平洋和非洲大西洋的海滨,生活着一种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1]两只大大的眼睛鼓在脑袋的最上端,湿润的皮肤滑腻腻的,这些家伙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海水中生活,而是在海滩的泥巴中钻来钻去、滑来滑去,英文对它们的描述更加直白:mudskipper(溜泥巴的鱼)。研究人员提出来,是因为海中的竞争太激烈了,弹涂鱼的祖先们逃避纷争,逐渐上岸,经过长时间和环境的适应,逐渐发展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一半海水,一半泥巴。和《水浒》中描写的英雄们差不太多,它们也是被逼上来的。与弹涂鱼一样,能够脱离水环境长时间生活在陆地上的鱼还有其它11路好汉[2](如肺鱼[3],提塔利克鱼[4])。它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适应长时间陆上生活的本领。

 

(图:肺鱼)

(图:提塔利克鱼)
比如弹涂鱼就可以通过在泥巴中打滚,让自己辅助呼吸的皮肤保持湿润。他们憨态可掬的脑袋上,有两块“婴儿肥”一样的鳃盖扣在两腮[5]上,像鼓着腮帮子赌气的孩子——它们确实在“堵气”。由于扩大的鳃室可以容纳更多水分,保持鳃在湿润的状态下呼吸顺畅。而其他不能长时间离开水生活的鱼,则会因为鳃部干燥,出现粘连,导致窒息。

 

(图:鱼鳃,由许多细小的鳃丝组成,鳃丝上面密布微细的毛细血管,这么细小的结构必须在湿润的鳃室中,或者在水中由水中充斥才能保持不粘连在一起。)

 

莎士比亚(Shakespeare W.)在戏剧《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6]中写到一段描述“花心之人”的唱词,其中一句我觉得可能就是受到了弹涂鱼的启发:“一脚在海里,一脚在陆地,永远不会专一不变。”(One foot in sea, and one on shore, To one thing constant never

 

看来,我们的常识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最起码,这句话应该说成:鱼不能“长时间”离开水。而只要是生命,是都不能完全地、长时间地离开水。就拿我们人类来说,虽然不用像鱼和两栖动物那样一直生活在水环境中,但是当摄入水的的量不足时,也会让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一个成年人可以保持30-40天不吃饭,仍能存活;但如果没有水的补充,三天都坚持不了。水,真的是生命之源。

 

 参考文献:

 

[1]     http://www.mudskipper.it/Intro.html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phibious_fish

[3]     http://baike.baidu.com/view/24273.htm

[4]     http://baike.baidu.com/view/3383520.html?fromTaglist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ll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ch_Ado_About_Nothing

 

拓展阅读:《一条会走路的鱼》: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