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潘文石:诺亚方舟是在大雨之前建成的

他,被凤凰卫视评为09年度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的10位华人人之一;

他,出生于泰国曼谷,从小开始读《白牙》、《野性的呼唤》与杰克伦敦; 

他,20多岁攀登珠峰,是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队伍中的一员;

他,第一次和熊猫的接触就被熊猫又抓又咬。 

他是中国大熊猫、白头叶猴、白海豚的保护神。

他叫潘文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一,好心办坏事,害了大熊猫

四川卧龙地区的竹子开花了!人们惊恐万分。竹子开花即是要死去,而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正在面临着“断粮之险”。作为产生于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大熊猫以其可爱的外表、温顺的性格得到人们的关注,又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稀有的数量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竹子开花本来是生物界中太平常的事情——作为开花植物,竹子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命运规律。包括美国总统夫人在内,所有富有爱心但缺乏科学常识的人们都着急坏了,争相捐钱为这可爱的物种营建人工养殖基地。

可惜没有多少人真正站在大熊猫的角度上考虑过。其实,对于生物最好的关照,就是提供给它们“实现自我”的条件。并不是将它们养在人工的笼子里、房间里,为其人工照明、人工供水、人工喂食、人工洗澡……过于“娇生惯养”的结果就是要一辈子对其“娇生惯养”——现在人工饲养的大熊猫连交配都不会,甚至需要工作人员给它们播放大熊猫的交配录像进行学习。

潘文石早在西方科学界提出“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这个名词之前,就已经在深刻践行其内涵和原理了。在潘文石看来,广泛人群的关注是好的,但在没有搞清楚情况前,打着保护的旗号插手乱作,却是“好心办了坏事”。真正影响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因素,并不是因为其到了物种演化中的“自然灭绝点”(我们在课上曾经讲过这个概念),而是由于人为在“保护”的过程中不得章法导致的。43岁的他,放弃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扰素”和即将到来的丰厚利润,投入到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之中。潘教授的行为有多么的伟大呢?他到底放弃了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正在对“亚病毒性肝炎”进行“干扰素”研究,只需要一个10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孵化器、冰箱,用30个鸭蛋就可以将全亚洲的人进行免疫——那意味着发大财。在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和保存地球上一个可爱物种的选择之间,潘文石走向了后者。

科学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能赢得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但长久来看,依赖于事实和正确推理的科学的韧性渐渐显露出来,也必将照亮更多的人类。科学给人温暖——也许最初,它还只是火苗,之后,会燎原般灿烂。曾经的西方有哥白尼、布鲁诺,今天的东方有马寅初、潘文石。

二,要活人还是要活猴?

广西崇左是我国特有物种白头叶猴的栖息地,也是全国有名的穷乡僻壤。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在冬天连鞋都穿不上,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砍树开荒。树没了,树上的白头叶猴就要遭殃了。

潘文石到那里时,挨饿的白头叶猴有96个,有7个家庭,其他的都是全雄群。其种群内的景象应该和没有没有狱警的狐狸河(Fox River,来源于美国剧集《越狱》)男监狱差不了多少。除此以外,饥饿贫穷的人类生态群正在努力像命悬一线的白头叶猴生态群极力扩张。为了安抚当地人的心情和开展自己的保护工作,潘文石拿出自己1500元钱尝试着建造了两个沼气池,力求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当地人们对于山林资源的垂涎。但由于自己的精力和经验不足,两个沼气池都失败了。一边是温饱线上挣扎的炎黄子孙,一边是濒临灭绝的珍惜物种,潘文石再次面临着生命的抉择。这一次,幸运之光终于眷顾到了这位虔诚的实践者,美国福特公司为他颁发了10万元的环保奖,他全部拿出来,给村子建设了第一批合格的沼气池。当地的农业部也被感动了,拿出192万,让当地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崇左地区当时人均年收入是350元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了1350元左右……在《复杂的森林之王》一文中,潘文石讨论了人口、森林、生物的关系。文字中满是对于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关系的哲学感悟——科学家总是有更长远的目光。在后来纽约时报对他事迹的报道中,我们也更能体会到:科学,有的时候是可以让选择做到双赢的。(见纽约时报《拯救了一群猴子,保护了一个村庄》)

“针对于保护生物学来说,全世界没有统一的模式,中国的保护生物学有自己的模式。中国人的子孙后代需要自己来解决。”潘文石说。如果用生物学原理解释潘文石的“高尚”,是可以划分到基因水平上的。这位生物学教授鼓励年轻人要更好的学会利他,不要单打独斗。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政治,经济,美学,宗教的。只要是能够团结起来的力量都需要做。因为大家面临的问是一致的——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在大水来临之前,我们必须要将诺亚方舟做好。我们这些诺亚的子孙要更有力量和更理智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针对于保护生物学来说。在潘教授的眼里,保护生物学俨然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和哲学。

 

三,北部湾,中华白海豚

几十年持之以恒的积累,终于让今天站在讲台上的这位73岁的老人更阳光(其实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了,只是觉得潘教授给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阳光和希望的东西)了起来。明天,他还要回到广西崇左主持工作,现在,他又将北部湾的白海豚列入了自己营救的目标。作为一个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它更需要关注系统和整体,在潘文石看来,一个物种的保护是与其相关系的种种因素都有关系的,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权衡地两害相较取其轻——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的时候会吓退一些人,也同样会留下一群更坚强的人。在潘文石的影响下,钦州38亿投资取消了,大丰乡大规模的养殖业取消了。虽然,现在的潘文石仍然是连2万元钱都拿不出来,但更多的社会力量在慢慢聚拢而来。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保护生物学的工作中来。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一个漂亮女生问潘教授是否还记得她,说他曾经给她签过名字。潘教授说:“我从来不给别人签名的,除非是小孩子”。女孩子说她曾经是小孩子的时候,他曾经在她的本子上写下“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潘文石”。她现在要回来参加到潘教授的研究队伍中,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祖国,保护祖国的生物。潘文石回忆起当时随意想起的哪句话,现在看来,却成为了他一生践行的目标。

现在,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潘文石现在致力保护的北部湾,保护的白海豚一定会成功,而更自信的,是以科学为信念,以事实做依据,用爱和同情作信仰的潘文石。

 

======================

拓展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246570100enlh.html 《我的保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