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新闻联播不恰当地将“湿地”类比为“绿肺”

今晚在父母家吃饭,顺眼看了一下正在播放的新闻联播(2012.8.12)。其时正在播放标题为“人工湿地 让工业园拥有一片‘绿肺’”的新闻[1]。标题中将人工湿地类比为“绿肺”,是有些偏颇的。

“湿地——地球之肾”作为一个普遍使用的类比,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2][3]。普通民众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不恰当地将湿地类比为地球之肺问题不大,但央视的记者和编导在统稿、编辑之后,仍出现不恰当类比的标题,就该打屁股了。新闻开头,主持人朗诵出了,“污水进去,清水出来,人工湿地就是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的解说词后,屏幕上出现“湿地……绿肺”的标题是人很不满意的。

解说词中已经对于湿地的功能做了清楚又准确的说明——污水进去,清水出来。类比为人类的肺?会让我想到肺水肿……而人类的肾脏对于人体的血液有滤过功能,能将含有毒素的血液变得清洁,罹患尿毒症的肾功能衰竭病人,会因为身体中的毒素无法排除而死亡。将能清洁水源的湿地类比于能清洁血液的肾脏,是想当然的。
一个缺少森林的地球,就会像一个肺结核病人一样,感到呼吸困难。所以,地球之肺是赋予森林的美称。如此,我们通过运用恰当的类比,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只是,类比也不能差得太远,否则反而会让人的理解出问题。去年发表在PLOS one上的论文《Metaphors We Think With: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Reasoning》[4],印证了我的这个担忧。这个研究发现美国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决策已经由于传媒中大量不恰当类比的存在而出现了偏差。

Nature的科学作家Philip说:“类比能让诗歌更有韵律;类比能让政论更加巧妙;而恰当的类比对于科学中的抽象概念来说,基本上是大众赖以认识相应概念的必要桥梁。”[5]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为观众、读者、学生们建立一座通向科学概念正确方向的桥梁吧!

参考资料:

[1]: 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812/104798.shtml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F%95%E5%9C%B0

[3]: http://s.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E5%9C%B0%E7%90%83%E4%B9%8B%E8%82%BE%20%E6%B9%BF%E5%9C%B0&f=top

[4]: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16782

[5]: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230211/full/news.20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