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不安分”的生物教师

文/波波娃

跟许多人一样段玉佩的科普之路起源于科幻小说,但是最终成为一个以普及科普知识为目的的老师,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想到。他也许注定是要跟自然科学结缘的人,从小拥有天文幻想,初中是物理课代表,高中是化学课代表,直到大学毕业成为生物老师,自然科学被他玩了个遍儿。而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生物老师,段玉佩的想法天生就有点“天马行空”:开博客,写博文,用网络传播科普知识,这些老一辈的老师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他都干。当然对于如何向孩子们普及科普知识他更是有着自己的见解。

新城视:您小时候对科普知识感兴趣吗?
段玉佩:应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首先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的特别吸引我,针对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就会特别想搞清楚许多现象本质是什么,是怎么回事。除此之外我对天文也非常感兴趣,喜欢研究有关星空的奥秘。初中的时候成为了物理课代表,但是物理的问题是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的。高中又接触了化学,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化学课代表,觉得化学是生物的基础,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生命的基础。最后接触的生物,生物也是自然科学,但是不像物理化学是比较模糊的概念,生物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比较宽泛的学科,这是让我对生物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新城视:后来是什么让您成为生物学老师? 
段玉佩:当时我对中学教育比较感兴趣,可能是个人理想化比较重,觉得现在中国的中学教育跟我想象的比较远,弊端很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些中学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做出来一些东西。另外我也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科学除了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外,在科学上更多是需要灵感的,现在的生物学科普教育也需要激发学生的灵感,特别是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式,问题的提出,能力的训练,这些比教知识重要的多。想让学生们进入到这个领域,就需要了解学生,他们喜欢什么,但是现在学生喜欢的太多了,这就需要把这些科学道理,科学知识,蕴含在他们喜欢的东西之中。

新城视:您小时候的科普知识从哪里获得?
段玉佩: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北京的郊区,我们当时是拿弹弓,竹竿涂上叫胶水粘蜻蜓,当时在山上玩得很高兴,会接触到许多动植物。最早的科普启蒙就是小学时代在山里玩获得的。必须到自然中去,我现在回想起来的许多知识马上就能跟现在联系到一起,因为这没有什么难的。现在我也接触过一些死读书的孩子,因为没有实物的经验,他就转不过这个弯。因此我很得益于和小伙伴撒野似的玩耍方式。

新城视:那么现在初中的科普知识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段玉佩:主要分为两个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情感在教学中都有体现,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是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科学学科的感兴趣,不一定对知识特别熟悉,但是要特别敏感。初中就是一个引导兴趣的过程。我开了一门鸟类多样性的选修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这门课,这门课主要是以环保为主,讲些生态和鸟类的知识。目的不一定是让这些初中孩子成为生物学家,或者环保方面的工作者,但是要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以后从事其他职业也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教育。

新城视:怎么看待对于成人的科普教育?
段玉佩:成人更多的是需要主动性,如果不是他的兴趣的话没办法强迫。但是未成年和成年人不一样,因为是学校教育,学生即使没有兴趣也要强求。但是不管是成人还是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都需要现在的科普作者把现在的科普读物写的特别好玩,大家很愿意看的东西,一定是贴近生活的,写的特别有意思的,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吸引过来。否则谁会喜欢去看参考书、课本,至少我们的学生没人愿意看。

新城视:您觉得普及科普有什么好的手段?
段玉佩:我觉得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电脑,只要有网络,即使是山区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成为老师的第一年我就开了一个博客,当时只是想在上完课以后,学生可能会提些问题,如果回答得好玩一点,可能学生更喜欢看。没想到学生还挺喜欢看这些东西。相比教研组里一些年纪大的老师,因为我带的是初中没有升学压力,我的压力也轻一些,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尝试,讲一些更有趣的话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兴趣,只要把兴趣引导起来,就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下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会找许多课外书把问题搞懂,而如果只是讲懂课上的那些知识,课下学生们就不去拓展,就不会举一反三。所以我的工作更多是激起学生研究的欲望和意识。

注:本次采访时间为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