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Navigation Menu

Vast, Warm and Elegant

PBL: 宋应星在2021

科学和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又搅动了这条长河,逐渐地改变了河的走向和面貌。在人们追索“怎么办?”和“为什么?”时,是科学和技术提供了更有效地工具、方法及思维方式。理性驱散了蒙昧,文明照亮了世界。

我们即将开始的,是一次奇妙的旅行。让我们回溯到科学、技术的起点,阅读历史、欣赏艺术、聆听故事,纵览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品评文明突破,讨论理性的重要,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

Science(科学)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知识、学问”。最早对应的中文单词是《大学》中的“格致”。曾子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担心礼崩乐坏,但科学精神追求的是“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身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宋应星,内心有没有过纠结?

Technology(技术)指人类对机器、硬件或人造器皿的运用,同时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学和技巧。参加科举考试五次不第的宋应星,担没担心过自己的笔记内容被归为儒生不齿的“奇技淫巧”?

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李约瑟(Joseph Needham)写道:“就技术的影响而言,在文艺复兴之时和之前,中国占据着一个强大的支配地位……世界受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的顽强的手工业者之赐远远大于受亚历山大时代的技工、能言善辩的神学家之赐。”也是在这套书中,李约瑟提出了后来被称为“李约瑟之问”的经典难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却出现在了欧洲?”

学者王道还用《逸周书·谥法解》中的“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颇为清晰简明地描述了文明的定义:“当人类对于宇宙万象拥有一套系统的看法即称为‘文’,若是某个人类社群的文化足以影响其他人类社群则称为‘明’。科学、技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都是属于今天地球村中所有人类的。如果宋应星生活在2021年,他会在“新版“《天工开物》中记录人类的哪些伟大突破?他会从什么角度解读科学、技术与文明?他会在2021年的这个夏天,留下怎样的笔记?